【中國經濟網】萬達“世紀大交易”“去降”中國好故事
發布時間:2017-07-20 作者:喬新峰
7月19日萬達融創富力三方簽約再一次刷爆朋友圈,各路媒體紛紛解讀,分析各家利弊,不少媒體和磚家還繼續停留在質疑萬達賤賣,實在讓人覺得好笑。而我從中卻看到了一個聽話的萬達,正在書寫一個去杠桿、降負債、謀轉型的中國好故事。這可是當下中國經濟主旋律,也許這才是萬達謀求三方合作的根本原因。
簽約儀式上,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發言透露出重大信息:此次交易完成后,萬達商業將成為一家最安全的公司。三方合作收回680億元現金,加上萬達商業目前擁有1000億元流動資金,賬面接近1700億元資金;萬達商業還有1300億元銷售物業存貨,只有2000億元的借貸。而且,萬達計劃全面清償銀行貸款,實施之后,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將下降到一個非常低的水平。他沒好意思說,其實他的錢足夠還清所有銀行貸款。
王健林還透露,萬達商業到今年底持有3300萬平方米的商業物業,2018年租金可以超過330億元,而且今后5年保持20%增長。這是什么概念?5年后萬達商業租金可以達到800億,如果按照商業公司市盈率30倍計算,5年后市值可達萬億,如此安全而且高增長的商業服務巨頭,恐怕全世界難找出第二。
萬達此番資產轉讓,很多人說看不懂,其實邏輯非常清晰。這既符合萬達自己早就推進的輕資產轉型戰略,也符合國家主旋律,是萬達直接響應國家號召,去杠桿、降負債的重大舉措。
萬達集團近年來一直推進“去地產化”、輕資產轉型戰略。在2016年集團年會上,王健林明確提出,“萬達商業是集團轉型的重點公司,力爭2018年提前兩年完成轉型目標,成為商業服務型企業。一是逐步減少地產投資、二是輕資產運營、三是提升租金利潤占比。”
對照這番表述,此次“世紀大交易”完全符合王健林的既定部署。文旅項目是地產中回收周期最長,對現金流壓力最大的,轉讓給融創顯然符合“去杠桿、降負債、轉型輕資產”的戰略。
而且文旅項目和酒店的品牌、管理、規劃等,還是萬達來負責,后期項目繼續運營,萬達還能向融創和富力收管理費、服務費等,直接從地產商變成品牌、服務輸出方了。
萬達的此番交易,也是響應國家去杠桿、降負債的政策導向,以極具魄力的實際行動來加以落實的果斷舉措。
長期以來,中國企業杠桿率較高,這與儲蓄率高、以信貸為主的融資結構有關;也與中國經濟增長強勁、企業家銳意進取有關。近年來,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,高杠桿率的風險逐漸突顯出來,去杠桿、降低負債率成為政府重點推動的工作。
目前主要房地產巨頭的負債都很高,萬融新合作之后,萬達商業的負債率大幅下降,且大大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。同時,萬達商業成為真正的商業服務企業。
去杠桿、降負債,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,而萬達說做就做了,毫不含糊,不服你也試試?此次“世紀大交易”,則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,在地產界和整個企業界中,都是少見的果斷舉措。交易完成之后的萬達,將以全新的面貌、更為澎湃的動力繼續前行,這將成為中國商業史上又一經典案例。而萬達響應國家號召、主動轉型的過程,也將成為一個去杠桿、降負債的中國好故事。
上一篇:
【光明日報】“
云上丹寨”
充滿希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