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達集團的互聯網金融試刀之作——眾籌產品“穩賺1號”,2015年6月12日推出,上市3天內被一搶而光,順利完成50億元資金的發行計劃,創造了全球眾籌行業的新紀錄。6月18日眾籌項目正式成立,資金投向5座在建萬達廣場。
首期眾籌50億元中,有5億元面向個人投資者發售,線上在很短時間內被“秒殺”,線上認購超額多倍;面向機構投資者的45億元額度,3日之內也被搶光。
一些沒有能夠搶到額度的投資機構,甚至已經將電話直接打到萬達集團高管那里,催促推出后續產品。
目前全球眾籌行業大型項目的額度一般也只以千萬計,像“穩賺1號”這種巨無霸項目極為少見,上市即秒殺的銷售業績更是絕無僅有。
互聯網金融產品為何能“穩”?
萬達集團攜手快錢推出的“穩賺1號”,外界給予了高度關注,畢竟1000元投資萬達,機會不是隨時都有。
萬達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貴亞認為,“穩賺1號”的優勢在于其能夠“穿透”層層環節,直接將資金投資于萬達商業地產的萬達廣場項目上,這比起那些投資于股市的項目,顯然具備更高的安全保障。
王貴亞說,這一產品當初之所以命名為“穩賺”,并非簡單意義上的“穩賺不賠”,而是要拆分開來看,“穩”字第一,在“穩”的基礎上才有的“賺”。
如何“穩”?首先是投資于實體經濟。目前市場上的投資理財產品過多投資于虛擬資產的情況,有的理財產品甚至不知道具體投向。而“穩賺1號”預計投資的萬達廣場正是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,著眼當下的國民經濟轉型、推進消費升級和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;其次信息透明,“穩賺1號”所募集資金預計全部用于萬達廣場建設運營項目,投資者可以在上市的萬達商業公開的信息披露中,了解到充分的財務信息;第三收益穩定,在萬達集團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下,其商業地產每年的出租率和租金收繳率平均都在99%以上,這也足以保證投資者每年可以獲得6%的穩定收益率。
互聯網金融產品如何能“賺”?
萬達廣場為什么個個都賺錢?投資機構也在算一筆賬,萬達廣場的成本相較同行實在太低了!從土地成本來看,萬達商業拿到的土地都位于城市中心地段,土地成本卻很低;與施工單位簽訂的工程總承包造價包干制度,確保工程成本不超支;拿地之后18個月即滿鋪開業的速度,大大降低了資金使用的財務成本;萬達獨創的慧云管理系統將管理人員的數量及能耗大大降低,極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。
對于有些投資者擔心,長達4-7年的投資周期是否會受到房地產市場調控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?對此,王貴亞認為正好相反,“穩賺1號”預計投資于運營商業的萬達廣場項目,沒有任何房產銷售,恰恰可以避開調控影響。此次融資正是服務于未來萬達商業地產的輕資產轉型,在去地產化之后自然也就不再受到房地產行業波動的影響。
萬達快錢還為“穩賺1號”設計了幾種退出方式,一是三個月后,理財產品可以在快錢交易平臺上轉讓;二是未來可以REITS方式上市,投資者可以獲利退出;三是三年后資產向第三方出售,投資者獲得資產增值收益而退出;四是項目7年到期時,萬達集團以1.5倍價格進行回購。
互聯網金融如何創新?
“穩賺1號”究竟是屬于股權融資還是債權融資?這個問題從“穩賺1號”消息剛一公布的時候就引起市場的爭論。
由于定位于眾籌產品,因此外界將“穩賺1號”理解為股權融資,然而不同于股權融資的是,“穩賺1號”產品的退出既可上市,又可向第三方轉讓,確實無法轉讓時,到期由萬達集團回購。同時還擁有每年預期的6%收益,因此也具有債權的特征。
這種帶有上市或轉讓資產優先權的類債券型產品,無論是從全國范圍,還是從萬達金融落戶的上海自貿區來看,不得不說是眾籌方式上的一個重大創新,但是這一創新又并非是突發奇想,而是根植于萬達未來在傳統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結合上的發展思路。在萬達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貴亞看來,萬達有著做互聯網金融的獨特優勢。
首先,這一金融產品具備當下互聯網金融產品普惠金融的理念,投資者可以以極低的門檻參與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,免去中間環節而直接獲得投資收益;其次,所有的資金直接對接投資項目,從線上回歸到線下實體,而只有回歸到線下,實現產融結合,才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真正的發展方向。
快錢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關國光透露,萬達的各個業務板塊,都存在著互聯網金融合作的巨大機會,而且也不限于現在所看到的眾籌模式。
同時他也指出,不能將快錢眾籌理解為萬達商業募資。根據預期,該理財產品資產增值收益絕大部分歸投資者,租金收益的絕大部分也歸投資者。萬達商業只負責選址、設計、建造、招商及管理,并分得30%的租金收益,是萬達商業典型的輕資產模式。
勢道術結合成就銷售神話
對于“穩賺1號”火爆銷售,主要負責營銷工作的商業地產副總裁曲曉東認為,這是勢道術的結合,萬達強大的品牌、線下資源成就了產品的大“勢”,“穩賺”的核心價值締造了產品之道,加上大膽創新的新媒體營銷、團隊強大的執行力,共同成就了“穩賺1號”神話。
據曲曉東副總裁介紹,從推廣開始到銷售完成,只用了七天,整個線上公開銷售就三天;在營銷動作上,一開始就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同時進行推廣。線下的125個售樓處、110個萬達廣場都變成了銷售點,售樓處就是賣場,16個核心城市的營銷部都是銷售團隊。這種地面推廣力度,其他任何一個做金融、做互聯網金融的企業都沒有。“125個在建項目,以及已經開業的110個廣場,掌控了非常龐大的線下資源,這是銷售成功的關鍵,從這個角度來講,萬達的線下資源無比珍貴”。
這次推廣中,新媒體營銷占了絕對比重。傳播方法上、內容設計上,做了很多大膽的嘗試和創新。集團新媒體聯盟涵蓋集團下屬16個系統板塊,覆蓋上億人,營銷力極其強大。曲曉東評價:“通過本次“穩賺1號”推廣的檢驗,萬達新媒體營銷的水準應該是名列前茅的。”
曲曉東總結了這次營銷四大亮點:第一是金融O2O的概念,線上線下的結合;第二是運用新媒體的傳播,是這幾年實踐的總結和升華;第三是強大的線下資源,“我在想,如果同樣是其他企業在做,他要花多少成本費用?所以說萬達這個品牌很重要,不是萬達發,這產品就沒戲,如果你把這個產品單純拿到線上,即使新媒體做得再好,推廣成本會激增,不然根本沒戲”;第四是我們團隊擁有強大的執行力。